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子彈思考整理術》讀後感——手寫不只有溫度

什麼是子彈筆記?


子彈筆記術早已行之有年,相信很多讀者可能先前就已經聽過、看過別人介紹子彈筆記是什麼。如果是第一次聽到這種筆記方法的讀者也別擔心,網路上有好多好多人分享了子彈筆記術,而且官方網站也有自己的教學影片跟Youtube頻道,由發明者Rydar親自為您解說,如何執行子彈筆記。


簡單來說,子彈筆記就是以清單的形式來紀錄生活,同步更新每日、每月、半年、一年的紀錄,然後定期審視,協助我們加強時間管理、專案管理的筆記方法。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Bank 4.0 讀後感——以「第一原理」思考

「bank 4.0」的圖片搜尋結果


什麼是「第一原理」

第一原理,是指從解構一項設計,回溯到核心,從最根本的「需求」出發,摒棄過去的模板、成功模式,從需求開始設計。書中用了火箭製作的例子。西元1962年,美國甘迺迪總統發表了一項宣言,美國將在十年內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最後美國也的確實現這宣言,而這個火箭是由一位二戰時期就想發明火箭的科學家,華納‧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所建造。

馮‧布朗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火箭的設計原理幫助太空工業在50年代、60年代取得驚人的成長,也因此,接下來的火箭設計都是仿造馮‧布朗的架構。直到另一位也對太空相當執著的人出現,Elon Musk。他重新去了解火箭的每個構造,然後從最根本的需求出發,最後的成果相當驚人,他致力於送人類到火星的公司,SpaceX的火箭成本相對低很多,大概是Nasa火箭的十分之一,又能自動著陸回收,還有在火星上較容易生產及儲存的燃料。

另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iPhoneiPhone的樣貌跟過往的手機完全不同,以前的翻蓋手機也可以上網或是黑莓機也有觸控螢幕,但iPhone的設計就直觀許多,實用性也有落差,消費者也買單。賈伯斯當時沒有試著改良MotorolaNokia的手機功能,而是直接開創新的產品,觸控鍵盤、APP生態、一次性地滿足到消費者的需求。

仿造前人的架構,做出些微的改變,書中稱這種設計為類比設計,聽起來相當合理,因為類比設計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把去年的企劃書修了修,變成今年的計畫書;我們把去年的活動改了改,變成今年的新活動。類比設計沒有不好,但當我們要創造的時候,類比過去的方式、前人成果可能反而限縮我們的思考。

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設計、思考方式想成一顆蘋果樹,一般我們看到的都是蘋果,若要種出新蘋果,就簡單地拿蘋果籽去種出更多蘋果。然而,如果現在是要開發新品種,過去的蘋果樹不會帶給你新品種,不管怎麼種可能都大同小異,這時候類比思考法反而成了阻礙。此時若能改成第一原理思考,我們得先解構蘋果樹,種子來自果實,果實來自花,花又來自莖,最後會看到底部的根。

這時你發現,如果要開發新品種或改良蘋果,可能要從根部去設計,土壤、氣候、水分等等都是影響根部發展的因素,而影響樹根可能會影響整棵樹的樣貌,然後再發現不只是樹根,很可能莖、花也可以改良,一步步地優化你的蘋果樹,創造出更美味的蘋果品種。

倘若我們所有事情都用第一原理思考,絕對會是場災難,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用上這種細膩的思考邏輯,但是如果現在談的是創新,第一原理可能是最適合的切入角度,將問題拆分,逐步改良,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像Elon Musk知道,重點不在於做火箭,而是「送人類上火星」,而Steve Jobs知道,重點不是手機要哪些新功能,而是「有個好用又美的攜帶裝置」。一切都來自於需求以及如何滿足這些需求,比其他面向都還要重要,因為那是問題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