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6日 星期五

“物聯網革命”讀後感1──全部免費的社會


物聯網革命作者是美國經濟與社會學家Jeremy Rifkin,在本書之前,也寫過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本暢銷書,任教於華頓商學院,也曾在歐盟、中國等不同地區擔任經濟發展顧問,更曾有報導指出:「李克強不僅讀完第三次工業革命更是放到心裡去。」的確,觀看最近中國真的把重心大力移往物聯網、AI等新技術。

從原文書名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零邊際成本的社會)看出,作者想表達的是一個對社會經濟行為的新定義,不只是探討物聯網的應用而已,這本書的中譯反而把討論範圍縮小了。


邊際分析,屬於經濟學中極重要的一種決策法則,所謂邊際成本,可以簡單地想成廠商生產多一單位的商品時,需要多付出多少成本。廠商希望成本越低越好,以賺取更多利益,所以會透過提升自身技術方式降低邊際成本。

本書要強調的是,當技術進步到一定水準,所有廠商的邊際成本都降為零的時候,社會的樣貌。

作者從歐洲封建時代的歷史出發,講述經濟活動因為當時因圈地運動打破封建制度而大幅發展的過程,對映現在資本主義即將走入歷史的看法。作者認為經濟活動是一個在分散與整合之間交替的過程,包含封建時期的分散封閉到工業革命的整合或是冷戰時期分裂到現在全球化系統。

作者認為未來將會出現各地方都有辦法自行生產,不再需要大型壟斷廠商,而有辦法進入接近完全競爭的環境。需要大資本、壓低成本的資本主義也將不負存在。

壟斷(獨佔)廠商雖然聽起來很邪惡,但一般經濟學理論中,有些壟斷反而是對社會有貢獻的,稱為自然獨佔。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電業、自來水業,這些民生資源,需求很大,但是廠商要有能力供給往往需要投注較大的進入成本,要蓋廠房、設備,投資額相對其他產業較大。若有許多廠商互相競爭,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自然地形成了壟斷的地位。


然而,本書的重點就是在強調這些獨佔廠商將受到嚴重威脅,舉例來說:因為科技的進步,許多電網的建立已經不再需要昂貴的設備、能源來源也可以透過太陽能、風力、水力等等幾乎無成本的自然資源。

書中提到印度一個偏鄉小鎮,當時主要電廠導致許多大城市都停電,唯獨這小鎮當晚仍燈火通明,原因在於小鎮建立起自己的綠色電網,不再依賴大廠商的輸電,反而使這個小鎮得以躲過停電的不便。

回到經濟學的理論,一般來說,生產者只會在邊際成本遞增時,才需討論生產多少單位商品(因為如果公司還處在生產越多,成本越下降的階段,廠商只會繼續生產更多來壓低成本)。邊際成本增加、邊際收益遞減,最後兩者會達成均衡,多一單位的生產成本,將會等於多一單位賺到的錢。

理想情況下,多一單位的收益就是商品價格,讀者理解到這邊應該有發現,作者所想表達的未來世界與現在最大的不同──當一切商品邊際成本隨著科技發展減低至零,這世界上的商品將全數都變免費。

面臨到這樣的未來,一切再好不過了,社會上不再會有大財閥的剝削、廠商惡意漲價等社會不公,一切商品又將變成免費,不必工作也有水、電、食物,大家過著逍遙的日子。然而,若這種市場模式在未來將變為常態,全世界這些獨佔公司必會有所動作,試圖挽救支持它們許久的資本主義,到時希望降低成本,不免進行人力的縮減。

也就是說,當我們享受到幾乎所有商品都免費的狀況之前,藍領、白領階級將會先遭逢自己公司賺不到錢的窘境。作者強調,這樣的發展方向是不可逆的,當資本主義擁護者愈是想要拯救,反而更確定資本主義的滅亡。

讀者不妨想像,當世界上的商品都逼近免費,眾人不再追求物質生活,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生目標,大家開始為了地球、全人類的幸福努力,如此的未來乍聽之下很天真理想,卻不乏是一個值得我們期待與努力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