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原則》讀後感2──極度的開放

「原則」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得不說,當初讀這本原則的時候,實在覺得這本書很像教科書、很硬,但這次要談的原則相對軟性一點,是作者認為最重要的一章,也是我覺得相當重要的一種心態,那就是保持開放的態度

如果讀者有機會去讀讀這本書的話,可能會發現許多都很像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老生常談、一些大道理。這些原則的重要性,有點像是見微知著的感覺,從小地方看出身邊的人或是自己有沒有一些成功特質,而這些成功特質我們也是自小就已經耳熟能詳。可是如果真的把這些原則放到生活中去檢視,這些死板的原則便會活過來,結合自己人生經驗,從求學階段一直到工作,這段時間遇到的人、事、物,都是檢測這些原則很好的範本,而檢測後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容易堅持地去完成。

認識另外一個我
談論開放態度前,讓我們先知道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都住著兩個自己。還記得小時候看卡通,當主角在做很掙扎的決策的時候,左右兩邊肩膀都會跳出小天使跟小惡魔,小天使會請主角做出最有慈悲心的決定,小惡魔則是誘惑主角做出自私自利的行為。小天使與小惡魔往往都會爭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誰打贏,主角就會做出那個人推薦的決定。

我們的腦袋中隨時都住著小天使與小惡魔,分別是前額葉皮質跟邊緣系統。前額葉皮質掌管了我們偏向理性的抉擇,幫你做決策、邏輯推理、還有執行力,人類這種動物前額葉皮質非常發達,讓我們能夠有更高層次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另一方面,邊緣系統,我們腦袋中的小惡魔,是相當原始的結構,負責生存,他表達我們自身最深處的需求與恐懼。我們害怕死亡、需要被重視、總是想要輕鬆,正是邊緣系統的功勞。

這兩個系統每一天都在天人交戰,到底要繼續睡個十分鐘還是起床及早開始忙碌的一天,到底要不要多點一杯大冰奶配上熱騰騰的蛋餅,是要繼續看下一部YT影片還是早點睡覺。生活中種種事件都是兩個系統的掙扎,邊緣系統喚醒了你身為一個物種的最原始的慾望,前額葉皮質則想要提醒你要有身而為人的理性與較高層次的思考,真的可以說是Life’s a struggle

小天使才讓你態度開放
我們一般聽到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內心其實都是受傷的,我們都一樣,害怕批評,害怕自己格格不入。求學階段國文課都要寫作文,拿到老師剛改下來的考卷,我總是很害怕翻到背面看,害怕看到老師那些紅字,對自己的文章做出各種批評與指教。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應該也是害怕自己的辛辛苦苦的產出,結果被評得一文不值。明明自己認為的佳句,自己精心設計過的修辭,卻被老師說太八股、華而不實的時候,難免會受傷,產生逃避的心理。

另一種狀況則是,常常聽到別人與自己意見不同時,總是想馬上說服別人,想要把別人的觀念導正。值得思考的是,什麼樣的觀念才是正常呢?人長越大,越會發現世界上的事情都有很多種不同面向,何況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每個人能聽見的頻率也不同,當我們遇上意見相左的事情,馬上想要把他人的觀念與想法改成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最合乎道理,這不過就是受不了打擊,想要馬上反駁,自己的領域被侵犯想要戰鬥的本能而已。

不管是遇到批評時想要逃避或是想要反擊,這些其實都還是邊緣系統在作祟,這是身為動物,選擇戰鬥或逃跑的基本反應。如果非洲的獅子看到烙單的長頸鹿,長頸鹿到底應該與獅子戰鬥還是趕快逃跑回自己群體找庇護,這些是本能的反應。長頸鹿跟獅子不會兩個人坐下來,探討彼此之間的不同,掠食者與獵物之間的關係。但我們人可以,我們遇上不同的想法時,有辦法兩個人都很理性的探討彼此疏漏的地方,不管是達成共識或是有所妥協,都是更高層次的解決辦法。

如何保持態度開放
書中提到許多練習保持極度開放的練習,以下就提出幾點出來分享給大家。
1.          不要擔心丟臉;要擔心不能達成目標
我們看太多成功的人的故事了,而且我們總是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於是乎,我們都自動忽略許多痛苦。換作是自己的在做決策、與人討論的時候,當發現自己論點站不住腳時,反而惱羞成怒,破壞了原來平和的局面,更加遠離目標。保持開放的人會記得目標是什麼,儘管自己的論點被說得一文不值,他也能理性地調整自己得論點,與他人討論出更貼近目標的方法。我們是在尋求解答,而不是尋求安慰。

2.          不能只出不進
我們應該多增添自己的知識,讓自己有各式各樣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而不是不停發表評論,儘管你得評論有說服力,也不是一直大放厥詞。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凡事都不敢太過確定,因為他們都知道知識增時只益疑」的道理,到處都有自己的需要學習的地方。

3.          唯有設身處地,才能正確評估他人的觀點
保持態度極度開放不代表別人的觀念永遠都是對的,而是要懂得去理解對方的推理邏輯,即便再沒有邏輯,都一定有討論的空間,可以思考看看,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想,自己為什麼不會這樣想。就像是小王子》裡頭蛇吞象的故事,到底畫的是是帽子還是蛇吞象?為什麼大人覺得蛇吞不了大象呢?為什麼小王子畫的蛇吞象會看起來像是帽子呢?甚至更進一步說,當初大人為什麼要跟小王子畫的「一定是」帽子呢?

封閉與開放的特徵
如同這篇文章起初講的,要拿這些原則去檢視人生種種經過以及身邊發生的事情,原則的功效才會彰顯出來。以下就提供書中提到的封閉與開放的特徵。讀者們也許可以看看身邊或是人生過處,有沒有經歷過、碰上這樣開放的人或這樣封閉的人。

態度封閉的人
態度開放的人
不希望自己被挑戰,不會好奇為什麼對方會有不同的意見。他們感興趣的是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徵詢別人的意見,從中學習。
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他人的想法,並花時間多思考自己的見解,深怕有遺漏或是犯錯。
總是在說,很少提問。自己的陳述中夾雜許多值得疑問的點,但常常因為信心不足也不願去接受質疑。
知道自己的隨時有可能犯錯,真心提出問題,並且懂得透過可信度來評估問題的回答。
比較在意自己有沒有被理解,而不是理解別人。被質疑時,總是先認定他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是反求諸己,試著理解自己可能犯下的錯誤。
懂得運用同理心,站到別人的角度去推理事情,而且認為這是必須的。
常常說:我可能是錯的但我認為不是真的認錯,只是敷衍的表示自己願意聆聽,其實仍然希望你聽理解他的想法。
態度開放的人說出自己可能錯的,後面必定會是提問,希望對方可以找出自己的錯誤。
打斷他人的話,不留給對方討論的空間,因為往往他人說話的時候,自己的立場正在動搖,要馬上打斷以免自己被質疑,也不允許兩種立場同時存在。
善於傾聽,鼓勵別人發表意見。懂得謙卑,知道人外有人,自己的論點其實可能相當薄弱。就算遇到相差很遠的論點,也能理解可能因為不同的背景,導致彼此之間想法上的出入。

態度開放 茲事體大
一個人態度開放與否,決定是不是能達成事業的目標,決定自己是不是能快樂地過生活,種種決定最後也將改變自己的人生。認清自己的不足,並且願意去克服,從生活中許多討論與對話都可以練習,先聽聽對方的看法,並多多詢問。最後,會發現其實不是忠言逆耳,而是你的耳朵本來就不願意聽下去這些忠言,轉向開放的態度,感恩這些願意與你分享的人,把他們當作人生一堂課的導師,持續學習、持續前進。

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