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再讀《最有生產力的一年》1 ──遠離網路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的圖片搜尋結果
時隔半年,終於又開始動手寫自己閱讀書籍的心得,當初原本希望自己每週產出一篇文章,像個專業部落客或youtuber一般,實在有些困難啊。現在回想,給自己太多壓力了,雖然也不是多沉重的壓力,卻也大幅扼殺當初希望記錄自己學習歷程的動機。現在打算有機會就寫寫心得,甚至不用等到完整把一本書讀完,也不求篇幅的多寡。心得記錄這件事,還是把有用的、有體悟的部分記錄下來,同時練習自己的文筆,這才是做當初這件事情的初心。
這次再讀這本生產力工具寶典時,自己的一大體悟是,奠定基礎的重要,也就是執行力的重要性。書中的工具的確對生產力有很大的幫助,但最重要的永遠是親身實踐,而且持之以恆。慚愧的是,本人結束了考研究所的過程後,明明轉眼就是碩士班如此更高的考驗,但畢業在即,當然是緊抓住青春的尾巴,在畢業前一個月到七八月的暑假,生產力相當低落。也許是鐘擺效應,抑或是就要踏入更高的學術領域,自己最近又拿起這本書當作睡前讀物,也驅使自己寫下這篇心得。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是Chris Bailey,具書中自述,作者對生產力相當著迷,早在就讀高中、大學時,便藉由提高生產力的方法,讓自己的生活處在相當不錯的軌道上。於是在大學畢業那年,作者放棄兩個優渥薪資的offer,決定花一年的時間,大量閱讀、研究各式各樣的生產力文章與學術報告,並實驗各式各樣的生產力計畫,記錄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過程中也得到知名網站TED的關注,大眾開始接觸這位生產力研究家,也打響了知名度。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大概是我在我大三下學期,我也自己親身實驗書本當中許許多多的提高生產力的方法,實際上的功效,的確超乎我的預期。當初的我僅僅是希望能夠顧及學業、準備研究所考試,同時閱讀些課外書,並在過程中不忘享受生活。在學期末時,回顧自己兩個月來,竟然讀了八本書,也意味著接近平均一個禮拜就讀完一本書的進度。更重要的是,在這兩個月過程中,我自己幾乎沒有感受到任何的不適應,依然能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仍然享受大學生該有的青春歲月,還包含打工、每天聽三篇TED演講練習英文聽力、研究所補習、以及學校課業。
        當然,可能許多人聽來這樣的過程不足為奇,若能善用時間,我所達成的成就與許多社會上的成功人士與企業家相比,簡直微不足道,但就自己的體悟而言,著實是一大衝擊。
        我想書中對我最有幫助的生產力工具,這項絕對榮登前三名,那就是遠離網路。網路對現代人來說太方便了,手機裡五花八門的APP,不僅操作簡單,甚至還會適時提醒使用者,該使用這個APP囉。暑假期間,我的早晨儀式甚至是點開Instagram,漫無目的地滑,因為Instagram實在太貼心,不管貼文或是限時動態都依依幫你排好,整齊劃一。若這時即時通訊軟體,又跳出了通知,又會點開去回覆,更別提琳瑯滿目、組員重複的賴群或FB群組。這些都還僅限於休閒的社交圈,若還有email需要查看、回覆,一大早的時間就被啃食殆盡。
        這些事情之所以令人難以抗拒,正是因為執行這些動作的時候,不必動腦,相當輕鬆,而且回覆動態、回覆email也都即時給予我們報酬,催眠我們大腦,自己做了一堆事。說實在的,一早起床就動腦極度不討喜。回想國高中時後,尤其自由度極低的國三,一大早的早自習,像考基測、會考一樣,人還沒進教室,桌上就擺上的各科小老師的發下來的考卷。與Instagram相比,這些考卷可一點都不貼心,毫無調理又困難,寫完一題更不會給予內在報酬,只有更難的題目等著你,最後的總成績甚至令人沮喪,簡直就是打擊學生信心又扼殺學生成就感。然而當初我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成績慢慢地成長,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入,看似一點幫助都沒有的小考,累積之下,比起滑手機,反而帶來更大的報酬。
這裡只是拿小考舉例,無意推崇這樣的制度,只是想闡明,許多真的有價值的目標,執行起來往往都令人沮喪又無趣,也因此需要更多的精力與專注力去規劃並完成。網路,令人陶醉其中的存在,有其便利的地方,它的眾多優點已經使許多人無意識地使用它,也代表無意識地浪費許多時間。我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談面對網路的態度。若想提高生產力,你必須把上網是為奢侈的享受,而非日常的必需品。
        書中提供的實驗,就是<每天遠離網路30分鐘>,可能是跟另一伴吃飯時,專注在當下;或是處理較困難的任務時,手機開啟飛航;或是想休息的時候,放下手機,以免拖延更多時間。遠離網路可能會使生活突然變得枯燥,但也使人靜下心來,更加貼近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