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劉必榮談談判藝術》讀後感──縱橫捭闔的藝術

「劉必榮談談判藝術」的圖片搜尋結果              
       這本書是筆者在圖書館無意間發現的,初版距今已快二十年,當中談到的談判概念還有方法,我認為到現今社會都仍適用。談判不僅適用於商場,書裡講述的生活問題,層面還涵蓋到男女朋友、夫妻、家庭所接觸到的難題。這本書給了讀者一盞明燈,對解決生活上、商場上利益不公平的狀況上面有更清楚的方向。
        作者是劉必榮教授,現任教於東吳大學政治系,專攻於國際政治關係與談判等領域,長期在外交部、經濟部及國內外機構教授談判課程。在接觸到這本書之前,筆者就有在聽劉教授放在Podcast還有臉書專頁上的國際經濟情勢分析,當時也是因為看到此書作者是劉必榮教授才引發我借閱回去拜讀的興趣,最近作者仍有許多關於談判的著作和有聲書,讀者若有興趣不妨可以讀讀教授近期的作品,也許視野、觀念比這本更深入且周到。
        本書開頭就講得很清楚,談判就是捭闔之間,也就是開門和關門。好的談判者就是能夠在關門的情況下,給予對方一個鑰匙,讓對方獲得開門的權力,但自己也有所保留,不損及所有的利益。
        譬如可能在展覽會場,你是位銷售員,客戶跟你殺價時,希望的無非是你為他們開一道門,降低價格。此時身為一個專業的銷售員,應該能夠先做到關門,不讓對方亂砍價,但同時給對方一把鑰匙,告訴客戶如何開啟這扇門的方法,是不是買多一點、是不是可能改多送贈品、能不能展覽最後一天過來折扣更多、付款方式改成現金等等。
        這故事用到了書中很常提到的一個方法,叫做分割法。分割法就是把談判目標裡的細節切割出來。以上面的舉例,雖然一開始客戶要求的是降低售價,但是還有其他東西可以談,買幾件、什麼時候來買、付款方式都是能夠使談判結果更周到,雙方也比較不會又被對方補了一刀,同時讓兩邊安心。
        人們常說談判就是把餅做大,讓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拿到最大的那塊餅。但是若談判局面是場零和賽局(Zero Sum Game),也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局面時,該如何談判。書中提到,已經找不到更大塊的餅的時候,應該秉持「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意思是指,當談判結果非得損及一方的利益,應當給損失的一方留下後路,達到輸者不全輸。贏家也要大氣一些,讓出一些談到的利益,做到贏者不全贏。不僅展現氣度,也為了之後的談判鋪路,除了更融洽也更有籌碼。
有時候人際相處上,常常抓到把柄的一方,可能已經對另一方積怨許久,恨不得利用這次機會把別人擊垮,這樣的觀念其實是錯的。正所謂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或是孫子兵法中的圍師必闕,窮寇莫追」。當已經把別人的軍隊團團包圍時,一定要給敵軍一個逃跑的空間。否則,對方看到自己大限已到,戰力又如此懸殊,肯定會拚到最後一兵一卒,不怕死的反撲,我方的戰力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古今中外,大至國際間的貿易合約或戰爭,小至情侶討論周末的行程,無一不是談判。但是談判不像是數學,有標準答案,每每碰上的情形與交互關係都南轅北轍,所以需要的還是經驗與智慧,至少,本書作者透過這本書給予不善解決衝突問題的東方人一些解題方向。當然有時候仍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更端看個人表現與應用,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是談判藝術,而不是談判科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