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再讀《最有生產力的一年》2──攻破拖延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的圖片搜尋結果 
                除了遠離網路,另一項同樣能榮登三大提高生產力的工具,莫過於<翻轉>。所謂的翻轉,就是希望能夠翻轉那些看似無趣、困難且缺乏報酬的事情,而往往這些事情反而才是真正能投資自己,真正可以稱得上有生產力的目標。
        書中提到,往往令我們想拖延下去的目標或任務,都有六大特質,分別是無趣、令人受挫、困難、毫無調理或不夠明確、缺乏個人意義、缺乏內在報酬(就是不好玩)。
書中還特別解釋了頭腦的構造,讓讀者理解人類拖延的生理反應。面對事情時,我們頭腦可以分成兩個系統──邊緣系統和前額葉皮質系統,前者掌管直覺、本能、創意,後者則是相對理性、推理、邏輯。當我們每次明明知道應該要幹嘛幹嘛,卻好想幹嘛幹嘛的時候,這種思考的糾結就是我們腦中這兩大系統在互相拚搏。
雖然說兩大系統,但邊緣系統歷史悠久,是我們身為動物的本能,所以很有機會成為最後贏家,它讓節食的你多吃了一塊蛋糕,讓本要去圖書館的你多追了兩集的美劇,讓本要早起打掃房間的你睡到了中午,而且最厲害的是,這些妥協都是我們心甘情願,甚至相當愉悅地去完成(拖延)。不過,當然也有前額葉皮質戰勝的時候,只要願意去健身、運動、冥想、學習新的事物,這些都是我們經過邏輯性的思考下,認為對自己身心靈上有幫助才去執行。
身而為人,前額葉皮質與邊緣系統,兩者缺一不可,少了前額葉皮質,我們就是一般的野獸,凡事照著本能去做;少了邊緣系統,我們會變成只有理性,感受不到愉悅的情緒。往往這兩者互助合作之下,才會使我們在追求自我目標實現的時候,從中獲得樂趣,推使自己繼續前進。
回到剛才的六大特質,因為邊緣系統的趨使,我們的腦袋會本能上地排斥它們。若我們能透過外在環境的改變,或是對這些拖延目標做些調整,也就是翻轉,可以使我們對這些目標的反感降低許多。舉例來說,眼看下禮拜就期末考,但有一科目實在困難、毫無調理、缺乏意義、更別談有趣了。不過,怎麼樣都得讀下去。針對這種情況,我相信不只讀書,常常會有休息或是趕快把事情做完的拉扯,我們來看看書中如何將這些特質一個一個攻破。
l   無趣:透過改變你的外在環境,減輕對做這項目標的煩躁。可以挑間喜歡的咖啡廳,或可能在宿舍吹著冷氣,播自己喜歡的音樂,只要讓自己專心但又能心情愉悅就行。
l   另人受挫:可以開始前計時30分鐘,面對厚重的原文書,就先讀個半小時,時間到了,也許就發現沒有想像中困難。如果真的太困難,讀書的這30分鐘宛如煉獄,那麼休息個幾分鐘也無妨。
l   困難:這項特質我覺得是最難攻破的,因為很難改變事情的本質,可能可以在去咖啡廳讀書之前,把考古題、小考題目準備好,跟同學借好筆記等等。
l   毫無調理:把要讀書的範圍,劃分成小小的進度,搭配上面說的計時30分鐘,慢慢推進,就不再那麼雜亂無章,不知道從何著手了。
l   缺乏個人意義:攻破這項特質需要一點想像力,可以試想自己讀完這次期末考,歐趴甚至嗨趴的樣子,或是可以想想如果到考試前一天,同學們都在拚死拚活地K這科目,你卻能夠相對輕鬆的面對,不但好好睡個覺再去考試,又能開心放暑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到這裡,讀期末考是不是變得有意義許多?
l   缺乏內在報酬:我個人最愛這項翻轉,設定目標之餘,要給自己一點報酬,就像打遊戲一樣,每解鎖一項成就一定有相對應的好處。如果你每讀一個小時,或是一定的進度,就存50塊,讀了四個小時就有200塊,可以去吃個好料,或是晚餐時配一杯飲料,給辛苦的自己一點獎賞,讓讀期末考變成在犒賞自己之前的序曲。
              以上就是<翻轉>這項生產力挑戰的模式,找一件自己一直在拖延的目標,分析當中是不是有這些特質,然後透過一些巧思,讓自己更心甘情願地去做這些任務,推使自己接近自己的理想目標。下次想要讓自己有生產力,邊緣系統卻拉住你的時候,試著用上述那些方法騙過它吧,效果意想不到地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